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(附图)

时间:2024-10-14 00:32:44

古代医学经典《难经段乒错烊》中说:“人之安睡,神归心,魂归肝,魄归肺,意归脾,志藏肾,五脏各安其位而寝。”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,一定是您体内的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。­

­

­

为什么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不愿意各守其位呢?­

原来,是您过度的各种情绪伤害了它们。这就是《黄帝内经》里说的“喜伤神”“怒伤魂”“悲伤魄”“思伤意”“恐伤志”。­

治疗情绪失常引发的失眠,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,经我治疗的患者朋友,差不多10天后就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。­

­

­

­

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­

药物:归脾丸­

穴位:神阙(肚脐)­

方法:取一粒归脾丸捣碎,填入肚脐里,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。晚上贴,早晨取下。­

思虑过度会伤脾,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,我首先是补脾。­

归脾丸是益气补血、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,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。脾好了,当然就不失眠了。­

肚脐位于任脉之上,中医称为“神阙”,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。大家都知道,出生之前,我们是通过脐带从母亲的身体那里接收营养的,因此神阙穴是我们出生前的命脉。人出生后,任脉总领一身的阴经,它循行于胸腹正中,上联心肺,中经脾胃,下通肝肾。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气之海,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,可以调节全身气血。这就意味着,在神阙一穴外贴药物就可作用于全身。同时神阙临近脾胃,我把中医补脾的名药归脾丸填在肚脐里,就能迅速调节脾胃之气,让人可以睡得香香甜甜。­

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,也可以口服归脾丸。­

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,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,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,也有助于安眠。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,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,帮助您的脾胃疗伤。­

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(附图)

­

治过于生气伤肝后导致的失眠­

药物:桑葚子­

穴位:左侧太冲穴­

方法:买些桑葚子,取一粒黑色的、成熟的捣烂,贴在左侧太冲穴上,外面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。­

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,心里有火发不出来,老是憋着,于是,晚上就失眠了。­

这种失眠是怒气伤肝导致的,治疗时,要先补肝。我通常都采用上面的方法。­

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,有补血滋阴、补肝益肾等功效,自古以来就作为敛肝气的良药被广泛应用。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,即肝经元气汇集、留驻的地方。因此,我在太冲穴外贴桑葚子就能补益肝气,修复肝脏,让“魂”回到肝中。­

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(附图)

失眠有七种 一招就搞定(附图)

­

­

­

治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­

­

药物:干荷叶­

穴位:右侧阳辅穴,左侧神门穴­

方法:取干荷叶一小片揉碎,贴在右侧阳辅穴处;再取麦冬一粒捣碎,贴在左侧神门穴处,都用医用胶布固定。晚上贴,早晨取下。­

如果您体内火气过大,常常心神不安,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,那么我推荐您用上面的方法。­

这种失眠是本该运行在胆经和三焦经中的火气流窜入心经引起的。所以,治疗时要一方面收束火气,使其回归本经(胆经和三焦经),另一方面,要调理失衡的心气。­

阳辅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,胆经中运行的火气,正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。荷叶是散火的,贴在右边阳辅穴上恰好可以泻掉这些惹是生非的过多火气。­

前面已经提到过,麦冬贴神门能补心气,心气足了,神志就能听心控制,失眠也就治好了。­

­

治感冒伤风导致的失眠­

­

感冒伤风也能导致人睡不好觉。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,不仅感冒伤风迟迟不愈,连睡觉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,每天怎么也睡不着。于是我开了桂枝汤给她,她只用了一帖就好了。­

­

伤风导致失眠的典型伴随症状是出汗,如果您某天吹了风,并且出汗、失眠,那么不妨试试桂枝汤。另外,这种失眠是脾被风伤、意不安于脾造成的,所以,用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失眠的治疗方法也有效。­

­

一直以来,失眠都是一种原因很复杂的疾病,所以,我提供上述多种方法给您挑选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施治。有些朋友是多年顽固失眠,那时,您不如就把以上7种方法同时使用,效果也会让您大吃一惊的。此外,您还可以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,让悦耳的旋律来伴自己入睡。这其实就是中医里所说的五音疗法,因为,音乐的独特韵律也能调节人体中的各种经气平衡。­

­

鸡肝白芍方,治失眠特效。降胆经升肝经,通滞气补阴阳,其力大矣。­

小建中汤,将饴糖红枣加重,于半夜失眠时服之。顷刻即能得睡。­

半夜失眠,枕上嚼食艾叶一二分极效,皆补相火之意,失眠由于相火虚者较多。­

© 智德知识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