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版“Lightman”带你解读《Lie To Me》

时间:2024-10-12 23:39:45

1、微反应是什么?它是如何产生的?它和人的情绪有怎样的关系? 所谓“Micro-expressions”,指的不只是面部所出现的微表情,而是涵盖了表达、表现、词句等多种形式的“表达方式”。所以,它正确的名字应该是“微反应”,即“心理应激微反应”。 在受到有效刺激的时候,人类最初的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不受思维控制的,能够真实映射其心理变化和状态。当然,这些反应会很快被控制和修正,且动作幅度很小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着重研究这“最初”的微反应的原因。本能、习惯和情绪,都能够引起有效的微反应。而根据这些刺激源的不同,对这些微反应进行分类与总结,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微反应识别手段。这些反应主要包含三个方向:微表情、微动作和微语义。

中国版“Lightman”带你解读《Lie To Me》

3、欧美人的表情都很夸张,但微反应这套,对东方人同样有用吗?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提到微反应的鼻祖保罗•艾克曼(Paul Ekman),他同时也是《Lie To Me》的顾问。艾克曼最伟大的研究成就,就是亲身去新几内亚研究没有开化的原始人聚集部落,验证了人类通用的主要六种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共通的,这也是他毕生科研的高峰。他在达尔文的研究基础上,验证了惊、厌、怒、恐、悲、喜六种基础情绪的表达具备跨人种、跨社会的共通性。我们亚洲人种在情绪比较饱满的时候,流露出来的表情形态与其他人种一样,只不过肌肉运动的幅度,可能略有不同。如果亚洲人试图努力做出跟白种人一样的面部肌肉运动幅度,也是可以做得到的,因为人类的生理结构和肌肉生理功能没有差别。但因为社会文化、习惯的不同,亚洲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确实趋于内敛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当你赞扬一个美国人的时候,他不会出现羞涩的样子,并且很坦然的接受,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规则:也许你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承认我,但可能你只是客气一下,而我呢,只要大方的感谢你就好。但是同样的这种刺激源,用在东方人身上,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,而且越在公共场合,这样的刺激源马上会引起东方人的退缩、收敛的反应。这样的反应源自羞涩或谦虚,然后表达“哪里哪里”,或者“您过奖了”,或者“您太客气了”。所以说,同样的刺激源,在不同的文化社会里,确实会引发不同的反应。另外,同一个反应,确实也会代表不同的问题:西方人的扬眉毛,是一种很平常的动作,没有特定的含义。但是在中国,或者说亚洲人这种内敛的文化区域里,高高地扬起眉毛说话,代表的是一种偏高傲的自信,表意已经不仅仅是坦然了,而是偏强势的自我定位。正因如此,对于一些特定的动作和表达来说,仍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,进行区分。

中国版“Lightman”带你解读《Lie To Me》

5、总结作为《Lie To Me》的编剧,难度确实很大,编出来的东西逐渐失去了最吸引人的技术含量和知识,粉丝当然也就会少了。一部没有新鲜知识的普通造神剧,确实不太会吸引人。相比而言,《犯罪心理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,虽然每集都是犯罪心理画像,但是每集剧情不一样,所以每集都很好看。这些剧情每一集都基于真实案例改编,所以不缺素材,用丰富的案子来表现科学的心理侧写过程,每一集都会有不同的亮点。这就是《LIE TO ME》巨大的缺陷,因为Ekman使用微表情进行实际测试的量非常小,实验量也不多,必然会遭遇到编剧无力的尴尬。

© 智德知识库